时间:2017-07-07 | 栏目:行业新闻 | 点击:次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变革上升期,与电动汽车相配套的充电桩相关的充电桩建设、运营模式、充电技术等话题也日益发酵,行业亟需破题之道。
充电桩建设紧迫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6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破百万辆,产销量分别为51.7万和50.7万辆。进入2017年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下调幅度不小,但来自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7万和1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7%和7.8%。在业内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导入期基本结束,进入成长期。
在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方面,“2016年全国公共充电桩从年初的不足5万根增长到15万根,同比增长200%,私人充电桩也随着私人乘用车推广应用加快增长,安装比例达到80%以上,城际已建成以48.6公里为使用半径的快充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乌宝贵在6月28日举行的2017(第二届)中国充电桩创新峰会上表示。
事实上,尽管充电桩发展速度很快,但鉴于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当前充电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车主及时充电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乌宝贵直言行业痛点。
根据国家能源局出台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将积极推进充电桩建设,年内计划建成充电桩90万根。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根,私人充电桩80万根。“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桩车比例和充电服务的便利性,十分必要且迫切。”乌宝贵称。
但在实际建设中,充电设施布局落点难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在一线工作更了解其中之难,安装一个充电桩需要协调的部委主体非常多,各种诉求、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认为应该有一些解决方案,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方面,应着重从法律、规划上加以落实。”国家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俊国坦言。
充电站运维是基础
近年来充电桩企业“跑马圈地”,建设数量猛增,而随处可见的充电桩背后,也引发了对能否盈利、运维服务的探讨,商业模式已是全行业的痛点。
会上不少业内人士反映,目前行业普遍面临几个问题:一是很多充电桩运维还是传统的人员密集型,运维成本高;二是设备故障率较高,公共充电桩处于滥用状态;三是智能化水平较低,带来保修成本增加。
“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现在已经建成的充电桩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让投资方更快收回投资。”有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针对上述问题,不少企业已在发力。“以智能设备为基础,应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智能化运维管理手段,融合互联网技术提高运维效率。最基础的是要提高前端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比如人机交互相关技术等,以提升充电桩本身对周边的感知能力。”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陈强如是说。
目前充电桩行业热度不减、“互联网+”概念盛行,寄望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商业模式突破的人不在少数。对此,富电集团董事长庞雷谨慎表示,“在充电站投资和建设中既要做增量又要做减量。而增减的前提是依据企业收集的充电站的有效运营数据。车、桩和其他商业模式的互动,一定是建立在踏踏实实的充电站基础之上的。如果充电桩本身基础不坚固,再在上面搭任何东西实际上也是不牢靠的。”
据介绍,不少企业在探索将充电站建在大型商场里,充电的同时延展所有消费需求。“我们也在小区底商建充电站,实现公共场站和个人共享电桩业务,并嫁接洗、养、修服务,搭建完整的消费端场景。”联合电动充电桩事业部总监刘辉表示。
理性看待充电技术创新
与燃油车加油仅需几分钟相比,新能源汽车充电动辄就要几个小时,这无疑是对消费者充电耐心的一大考验。紧跟这一需求,充电桩技术创新也在加速推陈出新,诸如无线充电、直流大功率快充技术、充电堆技术、无线充电等不断涌现。有与会人士表示,“随着需求变化,对技术还是要持开放包容态度。”
鼎充新能源副董事长吕鸿认为,“目前来看大功率快充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与电池发展同步,我们也在研发适用于大巴车的快充方案设计。”
不过,在庞雷看来,单纯追求大功率充电可能是个伪命题。 “我认为从充电桩本身来说,没有大的技术难题。充电桩技术最重要的一是安全可靠,大功率充电的关键难点在于车,要看新能源汽车的温控系统、电池系统是否适应大功率充电。此外,还要考虑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影响。”
“电网可以支持大功率充电这一功能,但大功率充电也对电网提出了挑战——在综合运营中改变了电网的运营曲线和效率。”贾俊国补充说,“针对当前充电桩各种技术鼓吹,希望大家更加理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