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走向成熟,技术实力不断增强,我国风电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不仅海外风电项目投资额逐年上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进军国外市场取得的成绩虽然可圈可点,但从目前来看,“走出去”的道路也并非一路平坦。为了有效规避相关风险,让企业更好地进军国外市场,近日在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风电产业国际化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风电企业、研究机构以及金融保险公司等的100多位代表,共同围绕“搭建高层合作机制、破解融资保险难题、跨越主要技术障碍”等议题展开了交流与探讨,为推动风电国际化进程建言献策。
背景 风企“走出去”硕果累累
近年来,我国风电企业在积极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在海外市场取得的成绩也可圈可点。根据中国风能协会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容量已经超过250万千瓦,遍布六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
“‘十三五’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风电等可再生资源面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的风电产业当前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以‘三北’地区为代表的弃风限电现象。目前,虽然发电机组的价格持续下降,运维的成本不断降低,但是与传统的火电和水电能源形式相比,风电的上网价格仍然较高。市场化的竞争能力还不够。还有国家的财政补贴迟迟不能到位,影响风企现金流,进一步压缩了产业链下游风电运营商的盈利空间,并且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了产业的各个环节,应该说这些问题反过来影响了产业技术进步与发展的节奏。”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毕亚雄在会上表示,今年既是“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之年,也是奠定未来几年发展态势至关重要的一年。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起稳回升,国际化的进程在加快,尤其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化,国际化也将进一步提速。国内的风电企业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不仅是投资收益更重要的是对接国际技术和标准,夯实发展基础。
记者了解到,去年集团通过国际竞标,以6.3亿欧元成功中标德国稳达28.8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80%股权,成为我国第一家控股已投运的境外海上风电项目的企业。
毕亚雄在会上透露,目前三峡集团在致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正积极开展相关的科技攻关、标准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备国内海上风电引领者的能力,为后期在全球实现规模引领、管理引领、技术引领、标准引领、人才引领和品牌引领这六个引领奠定基础。
三峡集团并非是能源企业进军海外唯一有所收获的企业。作为国内风机龙头,金风科技的“走出去”战略已实施多年。近日,该公司就对外发布消息称,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与澳大利亚大型电力零售商OriginEnergy(Origin)签署协议,成功收购后者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待建风电项目StockyardHill,并与Origin就该项目签署长期购电协议。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迄今澳大利亚最大的风电场,可满足约40万户维多利亚州家庭的用电需求。
瓶颈之一 技术壁垒是广泛存在的国际贸易隐性壁垒
目前来看,“走出去”的道路也并非一路平坦,中国平安财产保险深圳分公司重要客户部创新产品总监罗绮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风电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面对较早进入市场的国外本土制造商的重重围堵和国外政策环境、法律规范、人文风俗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等。
除上述挑战外,与会专家还表示,技术壁垒是广泛存在的国际贸易隐性壁垒,严重影响着我国风电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这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各国之间的检测认证制度并没有完全接轨,不仅使得设备企业需要在不同国家进行多次反复认证,增加了成本,也导致优良产品出口受阻。一些国家甚至以此为工具,对本国企业实行排他性保护。
“加强国际间合作是应对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看来,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除了应该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以外,也需要做好全球化的业务布局,善于利用各国优势资源,重视国际专利保护,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
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副主任杜春景在会上介绍,我国一直在努力推动相关工作,积极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认证体系(IECRE)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鉴衡认证中心日前就正式成为IECRE认可的认证机构,并获准颁发IECRE证书,是欧洲之外首家IECRE认证机构。此前,鉴衡认证中心参加了IECRE的3个工作组,有3名同行评审员,参与过认证和检测执行文件的制定,并起草了一项执行文件,为该体系的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推动着全球可再生能源互认体系的发展。
瓶颈之二 融资及信用保险成本较高
除了技术壁垒外,融资难已经我国风电开发企业“走出去”时遇到另一大屏障。由于国际项目更加复杂、风险高,政策和法律上存在差异,再加上国际市场认知度低,我国风电企业在开发国外项目时,更多依托的是自有资金和国家基金,而较难获得国外投资者的青睐。
明阳智能副总裁杨璞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风电企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融资及信用保险成本较高,性价比优势并不明显。其次,对外投资审批和信用保险评审等环节完成评审时间较长,在海外政策频繁变动的情况下,带来了很大风险。最后,国际项目都是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形式,但目前国内几大商业银行均要求主权担保,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尚未实现。
“海外的商业模式核心在于金融的创新,新能源企业要走出去,金融资本必须先走出去。”杨璞会上建议,首先应成立内部国际市场专家团队。其次,应积极探讨项目融资模式,与当地银行开展合作探讨国际商业项目的融资方式。再次,汇率的风险规避产品和工具要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发展中国家货币,目前国内银行外币避险工具期限相对较短,无法满足东道国外币借款的避险要求。最后,简化国际项目的银行及信用保险审批流程。
毕亚雄在会上也表达了相似观点。
在毕业雄看来,随着国内企业大规模走入国际市场,企业必须高质量开发好每一个海外项目,树立标杆,以点带面,以良好的内部收益率和设备运行表现,赢得国外投资者对我国风电企业的认可,为解决后续项目的融资难题奠定基础。
此外,还应该深入研究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国外的低利率资金和优惠政策,降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