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供电企业教育培训机制的创新_北京市电力行业协会

当前位置:主页 > 培训中心 > 专业培训 >

试论供电企业教育培训机制的创新

时间:2013-10-22 | 栏目:专业培训 | 点击:

眼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供电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传统供电企业的培训在内容、方式、手段上都与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难以有效地促进供电企业员工通过培训提升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供电企业员工队伍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做好各项供电管理工作的保证。当前,我们正处于以生产经营信息化和“三集五大体制改革为主要特征的高度发展时期,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供电企业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员工整体状况来看,由于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较大一部分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供电专业化水平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供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员工队伍培训已成为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供电企业培训如何顺应潮流,摒弃成规,拓展思路,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岗位技能和激发员工队伍的活力,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供电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培训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各单位也都把员工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有长远规划,有年度计划,也有经费投入和各种落实措施,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是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就文化层次来说,80年代前参加工作的员工,多数只是初中文化水平,中专毕业生极少;80年代后参加工作的员工,除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直接分配的外,多数是高中毕业直接招录的员工,真正经过供电企业专业教育培训的很少,他们一般经过短期培训后直接参加工作,没有经过系统的供电专业化培训。

(二)“单一型”人才比较普遍存在,而“复合型”供电企业人才相对较少。只懂生产、不懂营销核算方法的供电企业人员大有人在;会营销的供电企业人员又有许多不会检查信息化的资料;有些供电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管理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供电管理工作的要求,误解、曲解、肢解供电法律和法规,这些都是信访稳定发生的重要隐患。同时,精一岗、通两岗、懂三岗的“复合型”人才少。由于系统内岗位之间交流不系统,许多员工都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这就造成了很多员工只专注本职工作,认为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而对其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漠不关心、识之甚少。

(三)部分员工对教育培训学习敷衍了事,缺乏危机感。由于缺少针对中等水平人员的激励机制和处罚机制,降低了中等水平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认为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已足够了。同时部分年龄大、业务较差的人员厌学思想突出,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在工作岗位上的开拓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四)“高、精、尖”专业岗位人才少,基层单位骨干力量偏少。由于原来招录的人员里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而新近招录的本科毕业生工作经验又不足,研究生等学历精、尖人才不多,从而形成了岗位“人才链”的断层。
    (五)基层供电所内部立足自身实际抓培训的少。“等着培训”的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性。
    (六)“一刀切”式的培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满足于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对知识的需求。

   
 二、做好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和应采取的措施

   
 当前供电企业员工队伍素质不完全尽如人意,员工知识与年龄结构不尽合理,这些因素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集五大”体制改革目标的全面实现。为此,不合理的人才结构迫切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丰富和创造供电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提高供电企业队伍人才档次。
   (一)丰富培训内容,拓宽供电企业员工的知识面

其一,坚持按需培训。在抓经常性的供电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当前供电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基层要求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其二,确定培训重点,抓好分类施教。可按照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业务稽查、信息应用等业务类别,把企业人员划分为几大类,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分类培训。

其三,在培训内容上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培训:一是强化思想作风建设的培训。要在廉政、务实、高效上下功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员工队伍干事创业的能力。二是抓好业务技能教育培训。要使业务岗位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也能对相近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做到应知应会。三是加强法制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供电法律法规等与业务相关法律的学习,进一步树立员工规范管理的意识,提高依法治企的水平。四是加强供电企业职业道德培训。大力倡导诚实可信,遵守公德,热情服务,打造一流的社会形象。


    
(二)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其一、确立长远的培训目标。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使供电企业员工职工能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能够适应多个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但这一目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所以首先要制定一个3-5年的培训规划,制定出长远的培训目标,并根据培训规划来确定每一年、每一月的培训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培训中有的放矢,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从根本上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

其二,依据知识需求,确定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层次。在教育培训中,要注重实际操作应用,把培训与具体的业务操作和办理密切联系起来,积极激发大家学习知识、沟通交流的兴趣,革除“一刀切”式的培训弊端。

一是按各岗位人员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分岗培训。一方面由于从事的具体岗位不同、职位不同,培训需求上就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在培训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比如对营销管理的人员,与财会人员和财务资料时刻打交道,对会计知识、供电政策的掌握要求高、要求细,进行培训时应把如何提高经营分析判断能力、讲解会计知识、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差异,如何分析企业报表等作为重点内容。对于从事稽查岗位的人员,注重加强营销知识、财务会计、稽查技巧、稽查程序及其应用软件知识、稽查审理执行程序知识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而对行政管理人员,则应注重培训公文写作、公文处理以及对基础数据的归纳、分析、预测、判断能力,以及领导艺术等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开展岗位之间的经验交流,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实地观摩,充分发挥讲解通俗、贴近实际、易于接受、优势互补的特点。

二是按各层次人员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分层培训。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自我储备、分析理解能力、实际工作水平千差万别,客观上形成了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和需求的差异。因此,应针对基础薄弱的低层次人员,重点进行“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对中间水平的重点进行‘提高型知识’的培训;而对高层次人员则重点进行“应用型知识”的培训,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在知识与日常生产经营的应用上找结合点,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按需整合,从长远的角度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促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解决特殊岗位(人才)的匮乏和急需,分类培训。教育培训中,应注重抓好信息化工程建设、网络管理、信息写作等关键岗位、技术岗位和人才奇缺岗位人员的培训,在做好日常知识培训的基础,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派外出进行专门业务知识培训,增加备用力量的培训数量和次数。

四是增强对业务骨干的培训,发挥其带动效应。把中层骨干的培训作为分类培训的重点部位,加强中层骨干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使其与低水平人员在日常的业务操作应用中能够随时沟通、交流,带动下层人员素质的有效提高。

    
(三)优化培训手段,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新形势下创新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内容、方式、手段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实践使我们感到,搞好供电企业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一项长期任务,针对目前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培训应在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上下功夫,使供电企业培训全过程呈现出一种有组织的状态,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丰富培训内容,进行系统化培训。就目前而言,应着重抓好以下方面的培训:一是强化思想作风建设的培训。要在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上下功夫,在思想上不断强化供电企业员工公仆意识,使我们的队伍建设永远不迷失方向。二是抓好各种知识教育培训。要制定长短期规划,出台自学成才的奖励政策,创造条件,多渠道、多途径地开辟学习途径,为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抓好业务技能教育培训。要围绕紧扣业务工作选课题、定内容,增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四是加强法制培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合同法和供电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树立供电企业员工规范管理意识,提高依法治企管理。五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把职业道德建设标准落实到创建“双文明”的具体行动上,大力倡导诚实可信,办事公道、讲正气、讲道德、讲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切实把供电企业队伍建成管理规范的典范。

管理,拓展培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培训。企之兴衰,维系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必须对培训方式进行改革。注意拓宽渠道,既请进来,邀请专家上门授课、讲座和作专题报告等,又送出去,选送员工到院校读书,开专题研修班等。要根据因材施教、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分层次、多方位的培训。一是分层次进行培训。供电企业员工来源不一,文化层次各异,从而对理论知识、供电专业知识及现代管理手段应用掌握的程度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培训时要划分出不同的层次,据此选择教师和教材,解决混合培训造成的层次较高的吃不饱,层次较低的消化不了的问题。例如,对新录用人员的培训可采取见习式,培训时间可根据其情况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任职培训可指定在院校中进行,形式上可采取讲授式或研讨式等。二是分级别进行培训。根据供电企业员工各自担任的职务,肩负的职责,划分并确定出相应级别员工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准,据此开展岗位达标培训,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三是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培训的方式要不拘一格、灵活适用,做到专题培训与岗位培训互相补充,业务技能培训与综合知识培训齐头并进,岗前培训与职位培训共同深入。

第三,优化培训手段,创建培训新机制。通过制定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教育培训考核制度、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等,完善考试、竞赛、评比、考核等培训效果检查手段,把培训工作纳入供电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安排中,使培训工作习惯性运转,常态运行。规定各级供电企业员工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最少学时数,规定各级供电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政治理论、文化专业知识、基木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基本标准及达标的时限,即对各级供电企业员工在一定的时段内必须接受教育培训的内容、标准、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并赋予其一定的法律效力,从而把员工培训由让他学,变成他要学;由被动应付学,变成主动学,形成自加压力、自强素质的内在驱动机制。

首先是做好建立机制,统筹规划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培训新机制,并对教育培训的主要目标、培训内容、激励机制、效果检验和应用等都作详细规定。二是要注重培训的软环境建设,加大智力投资,为有志于献身供电事业而奋发学习的人员提供优厚条件,对学有所成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把外出培训、学习作为一种奖励、一种待遇、一种福利,使有培养前途且事业心强的人员以及各类急需的人才尽快脱颖而出,为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充分发掘培训教师资源,一方面有效利用社会师资力量,拓宽培训教师来源。如有偿聘请财务、会计、供电企业师事务所等有关专业人员授课。另一方面让系统内拔尖人才、业务骨干承担授课任务,实行有偿服务。四是加大培训奖惩兑现力度,制定并完善奖惩措施,并积极予以兑现。

其次,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改变过去全员集中的培训模式,充分考虑人员的文化、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需要,采取“知识+特长+实用+爱好”的模式,实施因材施教。比如,针对机关人员把握政策全而准、一线岗位人员实际操作多而细的特点,在选择授课人员时注意部室人员重点讲授原则要求和具体政策,一线人员主要是现身说法讲授实际操作。引导大家就实际工作的操作技巧、难点处理、经验探索等内容进行认真讨论或实地观摩,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宽员工职工的知识面。再如结合各部室的业务特点,积极抽调骨干力量到基层供电所巡回指导、现场办公,开展贴近实际的人员培训。

其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习随时化、随地化。利用网络平台,根据各类培训内容设置专栏,使员工都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都能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弥补授课时记录不全、理解不到位的弊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搞好贴近时代、贴近工作、富有情趣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使培训过的知识更加巩固,增强培训的长效性。

其四,跟踪问效,考核检验培训效果。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管理,建立健全以约束、考评、激励为主的评估体系。一是可在培训结束前,采取向员工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分别就整个教学计划、内容设计及每位教师授课水平进行征询、评估。二是可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培训效果,考试成绩与考核奖金挂钩,同时考试结果要成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总之,从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来看,在今后的培训中努力寻找出一条新路子,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潮流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人员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开拓创新,大胆尝试,为供电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田光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