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9 | 栏目:行业新闻 | 点击:次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与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处于历史交汇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从消费领域向制造业、能源等工业经济各领域渗透,推动工业经济由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深度拓展,以‘软件定义’为特征,以工业大数据为新型生产要素,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日前在第八届中国能源企业信息化大会上表示。
向数字化要效益
“云大物移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其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已经有目共睹,其在工业领域所蕴藏的价值潜力目前仍然只露出了冰山一角。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多项文件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提出,要打造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安全体系3大体系,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平台体系、中小企业应用普及两类应用,构筑生产、生态、国际化3大支撑。要求推动百万工业企业上云,培育百万工业APP。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宏观层面来说是为了推进我国制造业升级改造,提高制造业自动化和精益化水平,微观层面来说是为了打造数字化企业,推进业务数字化,压缩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让企业向数字化要效益。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中石油”)信息管理部副主任刘顺春在会上介绍了该公司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石油创新形成以生产运行、服务、专家、信息技术、云资源5大共享中心为主要特征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数据、信息、知识、经验等无形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人、财、物等有形资源的共享应用和整体优化水平。
以长庆油田为例,通过物联网系统,用电子巡井代替人工巡井、远程监控代替现场值守,压缩管理层级,减少一线用工,长庆油田年油气当量由2000万吨增加至5000万吨,用工总量仍保持7万人不变。
在电力领域,信息化、数字化带来的效益更为明显。借助各种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能源互联网建设如火如荼,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智能巡检机器人、自动采集装置等人工智能产品在电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无人值守变电站成为标配,为电力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能源大数据建设正当时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能源是智慧城市的关键基础。能源企业不但拥有海量的各类终端设备,而且拥有雄厚的技术和资本实力,完全具备建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所需的各类软硬件设施。因此,推动能源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能源大数据建设正当时。
国家电网公司信通部副主任王磊在会上表示,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能源行业是典型的大工业场景。运用信息化对能源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有助于新旧动能转换,有助于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有助于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
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主任梁建勇介绍,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积极筹划建设能源大数据组织及技术支持体系。该体系将涵盖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能源形式,由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煤炭企业、石油天然气企业共同推进,建立能源大数据目录和分布式平台,各成员单位分散存储各自能源数据,数据可共享交换。从而构建起真正的能源大数据,为政府决策、智慧能源建设、企业发展提供海量数据支撑。
能源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升级的前景是美好的,效益是无限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希俭指出,当前能源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仍然较小。他介绍,国外跨国石油公司每年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普遍大于销售额的1%,而国内能源企业的投入比例仅为0.3%。能源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有足够资金保障,因此,我国能源企业还应加强这方面的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