冮宇峰:找准定位 积极推进煤电产业转型升级_北京市电力行业协会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冮宇峰:找准定位 积极推进煤电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18-09-05 | 栏目:行业新闻 | 点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理事会办公厅主任 冮宇峰


“十三五”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在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技术理念等方面不断突破并取得丰硕成果,呈现出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良好态势。

煤电装机结构持续优化,高参数机组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7年底, 30万、60万和百万千瓦机组占全国煤电装机比重分别为34.7%、34.5%、10.2%,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全国煤电装机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国已投运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达到103台,数量和总容量均居世界首位。

煤电机组发电效率不断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创出新水平。高效、清洁、低碳煤电技术水平不断创新,相关技术研究、验证实验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煤电产业技术升级作出了贡献。2017年11月,“700摄氏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关键部件验证试验平台”通过行业技术鉴定,该项目自主设计建设了我国首个700摄氏度发电机组关键部件验证试验平台,平台设计蒸汽温度为725摄氏度,设计蒸汽流量为10.8 吨/小时,其建设和运行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5月,大唐郓城2×100万千瓦630摄氏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国家电力示范项目主机系统优化设计方案确定,该项目立足国产材料,建设35兆帕/615摄氏度/630摄氏度/630摄氏度二次再热燃煤机组,结合总体热力系统创新,实现内陆电厂发电效率突破50%目标,达到火电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同时,随着煤电科技水平的不断突破,燃煤机组的供电煤耗一直保持持续下降水平。2017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为309克/千瓦时,较1949年、1978年、2002年分别下降了73%、34%、19%,已经明显优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2017年火电机组能效对标数据显示,百万千瓦机组平均供电煤耗282.81克/千瓦时,60万千瓦级机组供电煤耗306.82克/千瓦时、30万千瓦级机组供电煤耗309.01克/千瓦时,先进的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机组的供电煤耗已经低于270克/千瓦时,引领了世界燃煤发电的发展方向。

煤电行业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全国燃煤发电厂100%实现脱硫后排放,已投运煤电脱硫机组容量超过9.4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95.8%,其余为采用燃烧中脱硫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电脱硝机组容量为9.6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98.4%。

同时,各发电集团积极响应、加快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取得突出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约7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比重超过70%,提前两年多完成2020年改造任务。2017年,全国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26万、120万和114万吨,分别比2016年下降25.7%、29.4%和26.5%。

 

煤电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多年来,煤电行业作为电力行业的主力军,经历了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发电效率世界领先、超低排放改造水平世界先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能源革命战略向纵深发展,电力市场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清洁低碳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相对过剩,煤电行业发展也面临严峻形势和诸多挑战。

电力企业利润情况好于上年同期,但多重因素交织,实际经营形势仍不容乐观,火电企业经营仍然困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1184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发电行业在上年低基数、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生产消费较快增长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利润增长46.5%,整体形势好于上年同期水平。但实际经营情况仍不容乐观。前5个月,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四大发电集团煤电和供热板块合计亏损77亿元。影响当前煤电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电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大幅推高煤电企业发电成本。据中电联发布的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显示,CECI 5500大卡电煤市场成交价4月20日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CECI连续8周上涨,6月28日发布的CECI 5500大卡电煤成交价已达684元/吨,高煤价成为煤电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最主要因素。

二是可再生能源补贴支付明显滞后,加重了企业财务成本负担。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不断增大,补贴不及时、不到位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发电企业财务成本负担沉重。

 

发电侧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煤炭供给侧环保治理等外部约束增多,行业发展资源阶段性受限

 

《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的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标志着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中国把2020年、203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15%、20%作为硬指标,务必完成。煤电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碳排放将成为煤电行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之后的又一重大外部环保约束。

同时,在煤炭供给侧,根据环保治理的要求,煤场、集运站等禁止煤炭露天堆放,下一步有可能扩大到山东、长三角等地区港口,加剧了铁路运输压力和铁路运力短缺。同时,随着治矿办矿法制化程度提高,在环保督察和安全监察的大背景下,合法建设煤矿和未批先建煤矿在办理后续手续过程中要求更加严格,煤矿减产停产的情况有所增加,上述都导致了当前电力行业有效煤炭供给产能阶段性不足,间接导致了煤电行业发展外部资源受限。

目前,我国人均用电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例如2017年我国人均装机只有1.28千瓦,而韩国、日本2014年即达到了1.9和2.3千瓦。按照“两个一百年”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水平的发展目标,未来我国发电装机和用电量增长潜力仍然较大;此外,随着我国城镇配电网建设和电能替代的深入推进,还将进一步释放居民用电需求。

考虑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短期内难以改变,发电又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为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电气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电量增长的需求还需进一步匹配经济增长,未来还需根据地区资源规划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度规划建设一批煤电项目。

 

多措并举 助推煤电优质发展

主动作为,严控新增产能,不断优化煤电产业结构布局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陆续集中发布了一系列推动煤电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煤电规划建设的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煤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的数据,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8~7.2万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为20亿千瓦,煤电取消和推迟建设1.5亿千瓦,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优先布局非化石能源项目建设,不足部分由气电和煤电补充,煤电尽可能为非化石能源发展腾出发电空间。“十三五”全国要淘汰电力落后产能2000万千瓦以上,对30万千瓦以下超过服役年限、煤耗超标、环保排放不达标的煤电机组,坚决予以关停。

电力行业各单位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下,主动作为,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淘汰、停缓建煤电机组的行动计划,依法依规淘汰关停不符合要求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难题,保持理性投资,严控新增产能,切实保障淘汰、停缓建目标按期完成,不断优化煤电产业结构和布局。

 

强化市场意识,转变经营观念和思路,找准煤电定位,多措并举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随着能源消费增速减速换挡和能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在此形势下,煤电行业企业应与时俱进,尽快找准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多措并举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一是积极参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展现煤电优势。“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逐步建立完善电力市场体系,从各地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看,一些省份已经探索取消了部分煤电机组发电计划,发电量由竞争获得。当前,国家鼓励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在签订电力市场化交易合同时自主协商,约定建立“基准电价+浮动机制”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双方可根据发电企业电煤来源,协商选取合理的基准电煤价格;建立完善浮动机制,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签订电力市场化交易合同时,可综合考虑发电成本和各类市场因素,协商确定浮动的参考标准、浮动周期、浮动比例实施浮动,每季度浮动调整。

面对日益加速的电力市场改革,煤电企业首先要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尽快建立成本控制传导机制,在精细化管理上深耕细作,有效降低发电成本、抵御市场风险;要深入研究市场规则,积极参与市场管理与体系建设,减少因为市场规则不明晰、交易制度不完善、营销策略滞后导致的失误,一厂一策,积极开展电力营销工作,在市场竞争中展现煤电优势。

二是发电行业低利用小时将成为常态,高度重视调峰调频、冷热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建立完善辅助服务市场补偿机制。解决调峰能力不足是《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经过系统实验优化证明,煤电仍然是我国现阶段最经济的调峰电源,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兼顾主体电源和调节电源的功能作用,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煤电利用小时数均有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而下降的趋势,预计我国煤电机组的低利用小时也将成为常态。“十三五”期间,国家也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和保障辅助服务的补偿相关政策。

三是关注行业政策发展,研判行业形势,积极献言献策,保障行业政策科学合理性。各企业要高度关注宏观调控政策中涉及电力行业企业政策制度的制定工作,积极参与相关调研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反映正当诉求,保障政策制定科学合理。针对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中电联也积极协调各利益相关方,启动了多项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专项调研活动,中电联各类行业企业调研报告多次向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反映,部分建议已经得到采纳。

 

创新驱动,注重优质发展,高度重视煤电机组能效指标领先的重要意义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致力于发展高效超超临界和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层面,通过不断提高火电机组蒸汽参数,提高火电机组能效水平,主蒸汽参数从早期的25.0兆帕、26.25兆帕逐步提高到27兆帕、28兆帕,直到二次再热机组的31兆帕;再热蒸汽温度由600摄氏度逐步提高到610摄氏度、615摄氏度、620摄氏度,随着众多大容量、高参数、高效清洁的先进煤电机组的投产,有效开创了我国煤电建设和运行的新局面。

下一步,要按照国家和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的煤电技术发展目标,持续不断提高煤电参数等级和高效利用水平。“十三五”期间,做好安徽平圩135万千瓦等级高低位布置、蓬莱100万千瓦高效超净、句容二期国产化等燃煤发电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大唐郓城630摄氏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效率,常规燃煤发电效率突破50%,进一步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以百万千瓦机组为代表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机组参数不断提高、系统设计不断优化,都集中反映在机组的能耗指标上。标杆机组之所以称为标杆机组,正是因为他们的能耗指标达到了行业最优。能耗指标是机组在设计选型、运行维护、企业综合管理以及对新技术应用最直接、最根本的体现。在发电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形势下,谁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各发电集团要从保持行业领先和掌握行业发展主动权的全局高度去看待机组能效对标工作的指标领先,利用好中电联机组能效对标的大平台,夯实立身之本,积极谋划、争先创优,注重优质发展,创新求突破。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科学规划引导电力行业绿色发展,继续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加快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加速推动电能替代,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电网规划建设,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科技攻关和试验示范,为推动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